【动态】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怎么样?第三方评估发声了……
日期:2019-05-29 10:40:00 点击:1359次
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改革试验时间大致是3至5年,目前已经跑完了上半程。
两年多的时间里,其建设成果如何呢?郑州注册公司小编不妨带领大家从第三方评估报告中一看究竟…
“河南自贸试验区在试点任务的完成水平、实施具体情况与同批次自贸试验区持平,在创新案例数量和成效方面优秀于同批次的自贸试验区,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多式联运方面,走在了自贸试验区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普华永道北方区政府服务高级经理周矞雯这样告诉记者。任务落实情况 从完成程度来看 就具体任务实施效果来看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大力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探索区域评价、容缺办理、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和多图联审5项机制,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精简约50%,审批时间压缩60%以上,极大激发了企业投资活力。项目用地实行整体评勘,每百亩建设用地为企业节省费用近百万元。实现 “一站式”办理所有通关手续,压缩通关时间1/3。“先进区后报关”制度,提高进境入区速度,被企业评为最便利、最受益、影响力最大的改革之一。 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新增贷款超1000亿元,跨境结算超330亿美元。跨境融资、飞机等大型设备租赁、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金融创新业务进一步发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期货被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将可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更好促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推进多式联运改革方面——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制定了集装箱公铁联运衔接规范等4项标准,探索“提单质押+货物监管+担保”模式,开出了以提单为抵押的信用证,初步破解了“一单到底”难题,使得中欧班列(郑州)公铁联运提单具备金融功能,操作效率提高1/3。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河南以推进交通枢纽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为突破口,打通了“空中丝绸之路”,带动了“网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对接了“海上丝绸之路”,融入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初步构建起四路并举的开放大通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为此,推出了多式联运一单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在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十个维度的评价,区内企业对纳税人全年纳税时间、财税优惠获得满意率及退税效率、施工许可证办理满意度、不动产登记便利程度、通关程序个数及简便度、信贷服务质量评价较高。 在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可更多的关注WTO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以及自由贸易协定下的双边贸易发展新形势,以“一带一路”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经验为着力点,探索以河南自贸试验区为中心的“空中相连多边多点自由贸易合作区”。普华永道就河南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建设给了如此建议。